1/23/2015 星期五
本次親子遊的成員
1. 阿公
2. 阿嬤
3. 孩子們的爹 (aka 阿民)
4. 孩子們的媽咪
5. 小叡 (5歲)
6. 安安 (3歲)
這次的日本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帶孩子們去看雪玩雪,所以才選在一月出發,除了名古屋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想帶孩子們去傳說中跟童話世界一樣的合掌村走走。
其實訂好機票後才驚喜的發現我們停留日本中部的時間剛好有遇到一年一度(好啦,好像不只一次)的合掌村點燈!
印象中今年是在1/24,完全是在我們的行程中呀!! 不過仔細研究過後,因為第一, 我沒有那麼厲害的攝影技巧拍出那麼美的黑夜點燈照片(當然旅行不是為了拍照,但是我看每個去看點燈的都是有備而來的大炮相機...),
第二, 點燈當天會封山(要開車上去要另外申請),我們不能自行開車,要排隊跟大家擠大眾交通工具(帶兩個幼童擠車???),
第三, 點燈整個儀式完很晚了,還要帶很累的孩子們下山??
跟阿民開會討論了多次後,我們決定避開點燈人擠人的日子,悠閒的在合掌村散步就好。於是本來是先到名古屋再回頭上白川鄉看合掌村的行程,為了避開點燈,我們調整成先參觀合掌村去。
早上起床看娃兒們還在睡都會有很幸福的感覺,所以很愛拍他們睡相。(小叡我昨天跟他聊到,過了半年了,他還記得這次旅行他前幾天都是去跟阿公阿嬤睡耶。)
所以早上睡覺照片少了小叡。
從我們住的旅館一路開往白川鄉,原本很擔心合掌村在山上,很會暈車的小叡會很不舒服。結果是想太多了,從平地通往合掌村完全就是像台灣的快速道路一樣好開的路,並不是崎嶇不平的山路。
因為很想帶孩子們看雪,阿民路上就一直擔心會不會還沒下雪? 會不會雪融了呀? 會不會...? 兩個人一直討論以前在美國中西部住了3年的"雪地回憶"。
結果也是想太多了,愈往山上去,路邊的積雪愈高,而且那些雪又白又鬆,看起來是才剛暴風雪留下來的。
這一路孩子們的阿嬤從地上只有一點點小積雪就很興奮,到看到上面這樣厚的積雪開始興奮的一直尖叫,她坐在第三排,一直很嗨很開心,我坐第二排耳朵裡全是她跟孩子們開心的歡樂尖叫聲。
不久後開始下雪了,阿嬤更開心了,"運氣太好了吧! 居然還遇到正在下雪!!! " (然後一老二小又開始失控的興奮大叫)。
我則是從一開始的期待看到雪,到目擊高速公路兩旁的比人還高的積雪後開始在心裡一直祈禱"不要下雪,千萬不要下雪呀"。
我在美國遇過3次暴風雪,1次開車時被後面打滑的車子直接撞上來(我自己的車子其實也一直在打滑,還在慶幸這樣滑來滑去都沒去撞到人時,後面的就撞上我的車了),1 次是在高速公路上突然下起暴風雪,整個高速公路在30分鐘內被雪淹沒,我的視線裡全部白成一片,看不到車道分隔線,也看不到對面的車道... 全部白色的,雪大到我的能見度大概就是眼前而已(如果前面突然有車子停下來,大概也只能直接撞上去了),交流道全被暴風雪填滿(來不及鏟雪),想下交流道也下不去,硬著頭皮開下去,那一次好像一天就開了16小時的車。
還有一次在紐約市,那次是走路,突然下的暴風雪,讓我每一腳踩下去都是及膝的深度,整個人好像在剉冰裡面走路。
反正只要是"正在"下雪的時候,車子開在高速公路,就會讓我感到非常非常的害怕。
在雪地裡開車不可怕,因為車子行進的路該鏟雪該灑鹽,我想無論是美國或日本,都會處理好,只要小心black ice就好。可是正在下雪,而且是下不停的大雪就不行了,鏟雪車是來不及處理的,一切只能自求多福。
我們這時往白川鄉去,一路開往山上,雪下個不停,阿民又沒有在雪地裡開車的經驗(他剛去美國的第一個冬天還不太會開車,都是我在開車載他的,第二年的冬天就搬到不會下雪的Houston去了。)(在日本一開始下雪還問我要怎麼辦,哈哈,就開雨刷刷掉呀。),我一直跟他說慢慢開,不要亂踩剎車(踩剎車時最容易打滑了),我心裡很著急,然後我媽跟小叡安安完全狀況外的在那裡嗨個不停,我又不想講出來,覺得講了好像烏鴉嘴,到時真的車子滑出去還是雪大到下不了山怎麼辦。
寫到這裡,還是要再次不放心的跟正在考慮要在日本租車的朋友說,如果沒有右駕的經驗,真的不要選在冬天去會下雪的地方開車呀!! 我們行前就有想過這個問題,在心裡面是祈禱最好是可以看到雪,然後不會遇到下雪,阿民租車時也很仔細記得預約加錢換成雪胎的車子。
就算我們已經準備成這樣,我這趟山路看到雪下下來的那一秒鐘,就覺得這樣開車實在太冒險了。
這樣的經驗不是好玩、難忘的,如果第一次右駕就要在雪地裡開車,又沒租有雪胎的車,就這樣在日本租車上路,那真的是拿金錢跟生命在開玩笑呀。
以上碎碎唸是因為最近常有親友在問日本租車的事,忍不住多講了幾句。(後來回頭在伊賀開車的事,請容我之後再分享了。)
阿民被我唸到一路屁股夾很緊的開車,雪還真的愈下愈大。
以下有一些雪地裡開車短片
兩個小朋友看下雪看得超級超級開心的(他們阿嬤也是)。
我們其實在到達合掌村之前,還安排了一個"飛驒高山古街"的行程,不過眼看愈往山上去雪愈大,整個已經到了白色世界的感覺,讓我覺得非常不妙。上圖就是飛驒高山的交流道,我跟阿民沒有多討論就決定跳過了,可不想下了交流道就上不來了。
這一路的雪景真的是很迷人,如果不是正在下雪,或者如果我跟幼童們一樣不知道危險,應該可以更開心的欣賞這雪景吧。
3歲安安很好笑,開心了一陣子後,稍微不注意她又睡著了。
總算要下交流道了。我想沒在雪地生活過的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兩邊雪積那麼高,中間道路卻沒有雪吧。(鏟雪跟灑塩,請google,我解釋太慢)
以下有小叡到了到了短片
以下有進了合掌村還是全都是雪的短片
我們把車子停好後,幫小朋友們穿戴好在台灣就準備好的玩雪裝備。(防風防水褲,防水靴子,還有毛帽跟防水手套。)台灣小朋友比較少有玩雪的機會,幼童防水手套我找好久才買到。(好啦,後來是在路竹夜市看到的韓國幼童手套。)
小叡安安這輩子第一次看到雪的反應超好笑的,兩個就靠到那個雪堆,然後一直挖一直挖一直挖,跟土撥鼠一樣。
下有短片
後來小叡成功自己做了一個雪球,超開心的。
連公眾便所都這麼童話耶。
行進速度超慢,因為他們兩個根本就是一直在玩雪,一直在玩雪一直在玩雪。
下有延路玩雪短片
合掌村是世界遺產,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但是以白川鄉這裡的規模最大,合掌村之名就是來自這些合掌型的芧草屋。這個位在高山上的白川鄉因為這個合掌村,再搭上冬天的雪,美得跟童話世界一樣呢。
其實當時一走上雪地,10年前在美國雪地中趕路上課的回憶整個湧上心頭,馬上開始一直喊我爸爸媽媽還有小朋友走路要小心,雪地裡走路可是很容易滑倒的(特別是有冰的地方)。
然後爸媽穿得有點不夠暖和也讓我很擔心,因為我媽被我整了,我沒跟她說清楚這一天就是要去最冷的山上,結果他們準備了要在雪地裡穿的衣物全部沒穿。(我知道,我欠罵。)
小叡真的超級超級愛玩雪的,整路開心到不得了。這裡挖挖那裡挖挖的,玩得超開心的。
看他們兩個在雪地裡這裡挖那裡摸的樣子,整個好像the cat in the hat裡的thing 1 and thing 2,超好笑的。
這"相逢橋"(相遇橋)就這樣靜靜的橫越在河上,後面的山好像灑了糖霜一樣,我第一眼看到這景色時都快落淚了,真的好美呀。(暫時忘了急著要在暴風雪前下山的壓力)
橋上風很大,很冷,可是兩旁結了冰的河還努力的流動著,走在橋上聽著風聲混著水流聲,這樣的景色回台灣很難再看到了,大家都好興奮的欣賞著呢。
下有短片
這照片時間怎麼好像亂跳,這應該是剛停好車時,看到有個"白川鄉"的字,還有椅子上的小雪人,趕快拍一張。
安安頭上有毛帽,脖子還有脖圍(她其實沒什麼脖子),整個被包到有時一回頭看她,她根本眼睛都被擋住了,還能前進走路,超好笑的。
應該很多人這天進到合掌村要等隔天點燈,觀光客超多的。上圖橋上那些碎冰就是我說要小心走路,不然很容易就滑倒呢。(一直叮嚀我爸媽,又擔心他們太冷,又擔心他們滑倒...又擔心雪愈下愈大...)
很怕兩個小朋友腳一滑就滑到河裡去了(妳們看那繩子的縫小朋友要溜下去超容易的),阿民把他兩個寶貝牽超緊的。(沒辦法,媽咪在拍照嘛。)
現在回頭再看,還是覺得美得跟畫一樣呢。
小朋友後來又發明了一個新遊戲,就是把雪推到水溝裡溶掉,這樣就又笑嗨嗨的玩個不停了。
下有短片
我們後來找了一個空地,風比較小的角落,讓他們兩個堆雪人,畢竟這是還在台灣時就答應他們要來合掌村做的事。(雖然我心裡很急,想要趕快下山。)
本來都準備好要做Olaf的道具,結果居然整理行李時忘了把那個玩具紅蘿蔔放進去。只好在現場隨便找現有的做了。(做眼睛的紐扣倒是有帶到日本)
玩到一半他們阿公阿嬤捨不得他們餓,買了餅乾來給他們吃。(我看雪下不停,心急,不讓大家在這裡用餐,因為一坐下來吃2個小時跑不掉,2個小時後我怕被困在山上,或者路況更糟。小朋友只好餓肚子。)
安安,請問妳這樣看得到什麼??
忙了好久,跟他們人生第一個雪人合照一張吧。
穿一條睡褲就上山的阿民,鞋子也是就球鞋而已。
這一次玩雪算是讓他們玩得超過癮的,雪量完全比我們想像的多太多了。
下面又是玩雪短片
他們一邊玩(戴手套不能拿餅乾),阿民一邊餵食餅乾。
五平餅是合掌村的名產
其實就是烤飯
不知道是餓了還是如何,之前幾次在日本吃的烤麻署烤米餅這類的都覺得不好吃,很像白飯加很鹹的醬油,可是這個五平餅好吃耶。
飯QQ的,然後外面的醬也不死鹹,配著落在上面的雪吃,風味更佳。讚!
小叡一直很專心在玩雪,要叫他回頭讓我拍照超難的。
這屋簷的冰柱如果斷掉剛好插在人的頭上應該會很痛吧。
兩個很開心的娃兒!
不是玩雪就是踩雪
別人做的雪人
阿嬤餵阿公
還要餵安安,好忙。
安安整個人充滿喜感,怎麼看都覺得好好笑。(所以照片每一張都差不多也捨不得刪)
我們快離開時雪又愈下愈大了(畫面上的白點全是正在落下的雪呀。)
積這麼高的雪,以前住美國也只有去很高的山上才看過(我知道我們離開後的幾年,中西部平地下雪也是大得恐怖。)
參觀完這個美的跟童話一樣的合掌村後,也該回到現實,開車下山囉。
延路還是飄著雪,不過已經是要下山,壓力就比較沒那麼大了。
以下有下山短片
以下有小叡短片,我也不記得為什麼他在背琵琶行了。
兩位玩雪玩瘋了的幼童早就睡暈過去了。
不到一個多小時,路上的城鎮積雪就不多了。
下有總算可以安心開車的短片
回到很平靜的,沒有雪蹤的平地囉。
因為下雪而縮短了白川鄉的行程,提早下山後我們決定提前進名古屋市(原本這是隔天的行程),這裡下一篇再說了。